娱评
美剧颠覆好莱坞:live版“权力的游戏”
2015-03-17 22:34  浏览:959

颠覆的地方:《权力的游戏》实现了情节与现实病毒式互动的高级玩法

《权力的游戏》剧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原著的精彩,就连电影导演蒂姆-伯顿也拜倒在这部小说的石榴裙下,评价其称“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经久不衰的描绘世事”。在如何让现实中的读者接受这片虚构的大陆上,原著本身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比如,纵然情节被奇幻色彩所掩饰,我们依然可以解读出不列颠乃至欧洲中古世纪王权历史的痕迹,感受到欧洲神话式恢弘磅礴的叙事蓝图,人物角色之间对权力的渴望和欲望的挣扎也是现实中人类共通的特性,即便小到同性恋角色的刻画都带着鲜明的古希腊断袖风范。电视剧《权力的游戏》脱骨于此,恰像李安的电影一般,挑逗起粉丝解读的欲望,进而产生如同《少年派》一般口碑传播的影响力,电影能做到的,美剧也做到了。

其实,在好莱坞电影史,不乏剧情与现实互动的经典例子,只是“边拍边播”的美剧显得技胜一筹。边拍边播使不少美剧走到烂尾和不知所云的“自杀”式境地里,另一方面却也给予创作者观察收视率、观众反应的好机会,可以根据数据、口碑适当调整故事的脉络走向、角色的定位和性格,甚至救己于“腰斩”边缘。我们对《权力的游戏》第三季结束时的“血婚”情节记忆犹新,它恰当时机的出现,就像海啸一般一夜之间震惊全球,网友纷纷在社交网络上惊叹情节的血腥,本集视频的下载播放量也飞速蹿升。“血婚”挽救了第三季略微低迷的收视,保障了第三季季终的圆满,更是为第四季首集收视的暴涨铺垫了基础,一石三鸟,堪称美剧史上最震撼的情节之一。

艺术的颠覆,以《真探》为例

全剧拍出高冷范儿,谁说电视太低端?

比起英剧《神探夏洛克》里花里胡哨的商业元素,《真探》无疑是一部太过于正经却又另辟蹊径的侦探剧。对比《夏洛克》的人气,《真探》的红火显得没有那么容易,除了男主角马修-麦康纳登上奥斯卡新科影帝宝座为其加持了一把人气,以及固定的来自“芬奇粉”的拥蹙,它的名声一直都是依靠每一集绝佳的品质和口碑积累起来的。《真探》大结局,HBO网站因不堪重负而崩溃,能取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对于这样一部并不是人人都会喜欢的高冷剧集来说实属不易。

2/6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