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
四天内五位影视界名人离世 电影圈成为高危行业
2015-03-17 22:35  浏览:480

2月19日至22日4天之内,国内有5位影视名人离世,其中包括3位导演。连续的变故令许多人感到震惊,纷纷表示痛心与哀悼。不少圈内人感慨导演也成了高危行业,告诫业内要重视导演群体的亚健康问题。“工作超负荷,综合压力集中在导演身上,需要行业自身和社会关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呼吁还在奋斗的导演们要保重身体,“中国电影的路还很长,电影需要你们!”

拍摄超负荷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认为,导演高强度的工作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制片方为了降低制作成本,拼命压制作周期,导演时间紧,片期和经济的压力就大。另外,现在中国电影专业化程度不够,剧组不规范,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个作坊式的阶段。所以导演除了艺术创作之外,还需要管很多方面的事,承担太多职能,导致压力过大。”

影视导演李晨恺告诉记者,导演行业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辛苦程度巨大,通宵达旦熬夜、深入环境恶劣的地区拍摄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赶进度拍摄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没日没夜地加班,演员拍完了就可以回去休息,而导演基本上是从头盯到尾,所以连续几个通宵不睡觉是经常的事。”李晨恺说,有的剧组为了省钱,会把生产80天的周期压缩到60天或者40天,把2天的进度放在1天拍,“那么导演就要跟着通告连轴转。”有时候为了抢场景,也需要白天黑夜不停地拍,超负荷的工作对体力和脑力要求很高。

经济压力大

李少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导演群体的压力不但来自社会、艺术创作,还有市场经济等各方面。“对于导演来说。如果他的片子卖不出去,那以后就没人投资了,所以他要考虑如何把片子推上市场。”她举例说,有些导演自己想拍电影,他就要到处求人投资,甚至自己掏钱。比如这次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刁亦男作品《白日焰火》,其剧本写出来已经有8年了,就是因为投资没有到位,直到现在才拍摄完成。

难舍心头好

对于压力,曾执导《婆婆来了》等作品的梁山持乐观态度:“其实导演这个行业也有很多长寿的,像汤晓丹、陈鲤庭都活到100多岁,关键看你怎么排解。”他说,对于这个工作,自己不觉得苦,“我就觉得挺开心的。现在人人都在喊工作压力大,对于导演来说,项目压力,像抢演员、赶进度这种,最后都能扛过去。这个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兴趣所在,导演的工作不是那种枯燥的机械的重复,是带有创造性的。它影响着社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喜怒哀乐,很有意义。总之,这是比较快乐的。”

制片人伊莲认为,目前我国国内没有那么多高素质的制片人,人才短缺是一个问题;加上现在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业内发展不平衡,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撑死,“这只有等市场逐渐成熟起来才能彻底解决。”

离我们而去的他们……

● 2月19日凌晨,原长影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孙羽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他曾在《黎明的河边》《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多部影片中有过精彩表演,1982年他执导了电影《人到中年》,将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崇高精神表现得入木三分。

● 20日下午,电影《卡拉是条狗》导演路学长猝然离世,年仅49岁。

● 21日,拥有“南方第一剪”美誉的知名剪辑师蓝为洁离世,享年86岁,作为剪辑大师她曾剪出《巴山夜雨》《城南旧事》《苦恼人的笑》《南昌起义》《廖仲恺》等多部经典。

● 同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著名摄影师,《何日彩云归》《便衣警察》摄影师武宝智去世,享年75岁。

● 22日,导演袁牧之的女儿袁牧女也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年仅57岁,曾执导电视剧《南唐遗事》《母女情》。4天之内,华语影视界共有5位影视名人离世,这样的事情近年从未出现过。

发表评论
0评